发布时间:2025-03-27
蛋白Marker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要素,更是蛋白质研究中的得力助手。因此,在蛋白质研究中自然少不了用到蛋白Marker,相处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,比如蛋白显影时有的Marker有条带,有的没有。别担心,本文将为你解析蛋白Marker的常见问题,并提供实用解决方案,助你轻松避开实验中的“坑”!
蛋白Marker的定义
蛋白Marker:即蛋白分子量标准,是一些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的混合物,像“尺子”一样用来指示蛋白质条带的大小。
为何有时有些条带会消失不见?
或Marker蛋白高分子量跑着跑着不见了?
1. 很有可能是蛋白marker遭到蛋白酶污染而造成降解:可能是跑胶缓冲液遭受蛋白酶(proteinase)污染,或是buffer 重复使用太多次,导致长菌以致于有蛋白酶存在,或是上样时反复使用同一支Tip。
解决办法:
(1)上样时避免反复使用同一支Tip。
(2)内槽使用新鲜配置的跑胶缓冲液。
(3)如前面建议,如果实验室太多人同时使用一管蛋白Marker, 因为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无法控制,建议可以先分成小管,就不会一次污染一整管造成浪费。
2、检查所用凝胶的类型/百分比,凝胶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小分子量条带不能很好分散;反之,则可能会导致高分子量条带不好分散。
凝胶电泳体系的影响排查:如需要排查是marker的原因还是电泳体系的影响,建议可以在同一块胶上进行对比测试,在同一块胶上电泳疑似问题产品和正常产品,看条带是否有差异,以排除凝胶电泳系统的影响。
3、检查蛋白质标准品的有效期,过期产品可能出现褪色或缺失条带。
4、检查蛋白质标准品的储存条件,储存条件不当也会影响标准品中蛋白质的稳定性。
5、确保蛋白质标准品在装入凝胶前未加热/煮沸,该款蛋白Marker为即用型,加热/煮沸可能会导致标准品中的蛋白质降解。
6、如遇胶上有、而转膜后消失的话,请检查转膜后滤纸上是否有相应marker条带并调整转印条件。
蛋白Marker的选择
首先明确自己实验目的,如果只需要电泳后观察蛋白条带大小,可以用非预染蛋白Marker,条带大小准确,但是电泳后将分离胶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,才能看到指示条带。如果做WB实验,可以选择预染蛋白Marker,这样可以实时观察到电泳、转膜情况。
1、分子量范围:
蛋白Marker又分为高分子量、低分子量、宽分子量几类。检测大分子量蛋白经常使用到高分子量范围Marker,检测小蛋白甚至是一些多肽常会用到小分子量范围Marker。如果从整个实验室考虑,选宽分子量、条带分布比较均匀的Marker,这样你的蛋白无论在哪个区间都容易判断。
2、条带准确性:
可以用非预染蛋白Marker作为参考、校准。
3、稳定性:
偶联的染料是否容易脱落,使条带颜色变浅,Marker是否容易降解。
4、与膜的亲和性:
转到膜上因为要多次洗膜,长时间孵育,所以Marker蛋白与膜的亲和性也十分重要。
电泳过程中Marker条带异常
1、大条带消失:
Marker条带跑不出或者大条带消失原因一种是Marker本身降解,一种是电泳过程中降解。如果本身降解,电泳一开始应该就是模糊或者条带缺失的。如果是电泳过程中降解,是刚开始有,跑着跑着大条带消失。电泳过程降解,多是因为外槽电泳液加的非常满,和内槽液直接连通,导致短路,或者电极老化短路导致。
2、小条带弥散或者消失:
可能是电泳液中不含SDS或者SDS含量低于正常用量。
显影时Marker爆出条带
蛋白Marker每一个条带是单一纯化的蛋白,相对于目的蛋白其在膜上含量很高,所以如果抗体浓度以及抗体孵育的时间不合适,容易发生Marker蛋白和抗体非特异性结合,从而爆出条带。可以降低抗体浓度或者减少孵育时间,以及减少Marker上样量来优化。